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白靖利、刘景洋、周畅)仇和、徐建一、廖永远……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中央纪委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打虎”行动。2014年的反腐成效,也成为两会会内会外关注的焦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纪委早春反腐行动释放哪些信号?要实现不敢腐不反弹、不能腐制度严、不想腐能自觉,两会后,中央纪委剑指何方?反腐又有哪些特点? 3月15日12时55分,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而此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闭幕会刚结束。公众尚未从这一“重磅”消息回过神来,5个小时后,中纪委再度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公开报道显示,就在14日下午,仇和还在参加云南代表团的审议。作为两会结束后第一只“落马”的“老虎”,仇和一度是“明星官员”,围绕其身上有诸多争议。“仇和落马是一记强力反腐警钟。”舆论认为,仇和被查再次证明,只要腐败了,一律严查,绝不迁就姑息。铁腕反腐正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只有对任何违法违纪官员都坚持零容忍,才真正有警示作用。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认为,这些“老虎”的纷纷“落马”,表明即使两会期间,中央反腐的力度也不改变。 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落马,14名军老虎被调查,新疆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被查。两会开幕前夕,系列反腐动作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吕新华的“反腐斗争中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反腐依然是本次两会上的“热词”。根据多个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反腐”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两会话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两会直面反腐话题,既反映了中央坚决反腐的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央对民生民意的回应。“对于反腐败,老百姓期望很高,中央在两会期间的高压反腐,回应了社会的诉求和百姓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腐败是经济增长的“癌症”,腐败分子就是“癌细胞”。反腐对于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反腐就像治病一样,可能会带来短期疼痛,比如一些企业家一开始会感觉不太适应。“但越是这样,反腐越应该大力坚持。” 今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对中央纪委2015年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七大任务,其中包括“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实现对中管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推动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等。 谢春涛分析道:无论是会中还是会后“打虎”,实际上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高压态势的延续。而两名国企高管的“落马”,正是中纪委五次全会工作部署的落实。 3月6日和9日,席大大总书记在人大江西团和吉林团两谈“政治生态”。过去8个多月里,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阐述。专家认为,净化政治生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关系中国的未来。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要求,今年开始,尤其要突出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深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要巩固成果,推动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反腐的脚步一直未停止,而在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显示,2014年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已经结案、处理和365宝盈专业购彩彩票平台审查的有68人。而在惩罚监督方面,去年巡视了三十一个省区市,还有十多个部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通过持续的高压反腐,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而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等举措,正在构筑起“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达到标本兼治。 竹立家认为,通过推进反腐立法,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用权”的目标,使权力按照规范、法律运行。同时,“也要加大监督权力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在制度和法治所织成的笼子里。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新华社评论员)伟大事业需要一代代接力奋斗,宏伟目标需要一步步执着进取。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确立既相互衔接又层层递进的工作任务和阶段性目标,是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有效方式,是积跬步至千里、实现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我们党每一次新目标、新任务的确立,都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这一系列战略安排,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决策,是党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起点,与时俱进地对事业全局进行的整体谋划。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具有重大意义。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硬指标,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硬任务。发展事业、推动进步靠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深刻昭示: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改革红利,事业才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伟大梦想;唯有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形成日臻完善的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竞朝夕以顺时势,唯实干以兴社稷。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环环紧扣的全局谋划和战略部署,凸显党中央实现宏伟目标的决心与韬略,彰显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推动发展的动力持续迸发,创造创新的活力竞相涌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是用法治手段巩固改革成果、引导改革创新、推动改革深化,从而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二者既有所区别又密切联系,统一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宏图渐展。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全面”的内在逻辑与本质要求,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实质是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深层次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必将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迈入更高境界,取得更大成就,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央行此时“双降”有四方面的365宝盈专业购彩彩票平台:稳增长、调结构、促增长和防风险。预计到2022年,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将累计达到约40亿欧元
两国元首夫妇在舷梯下亲切话别。席大大表示,我对这次访问成果很满意,我愿意继续同你一道,推动落实我们达成的各项共识,使两国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